20年艰难的转身这批国字号一起干了件大事
时间: 2024-05-26 05:28:46 | 作者: leyucom乐鱼官网官方网站
薛之谦的衢州演唱会,来的外地歌迷超过黄金周的游客,为当地带来1.24亿收入,拉动消费6.9亿;
周杰伦呼和浩特演唱会,4天吸引126.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30亿;
小百花的《新龙门客栈》、武汉京剧团的《一丈青》,传统艺术一票难求连续几个月,观众几乎是追着剧团走……
趋势一,大型演出不再局限于头部,下沉明显,衢州、呼和浩特、南昌、连云港、遵义……
趋势二,线下、线上一起发力,不只是运营、推广相互呼应,剧团线上开辟第二剧场——直播渐成风气。
趋势三,国有演艺团体在数字化时代展现后发优势,在最能体现文化传承的项目上,越多越多的“国字号”做到了既叫好,也叫座。
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差不多是思考时间最长的。全面启动已是2003年,中心工作是转制,目的是激活。一句话,哪里需要,它们都要顶上去,顶得住。
今天中国GDP超过30万亿,相当于美国的67%;1984年那会儿,只有2599亿,相当于美国的6.4%,和今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比,只比西藏强。
今人用“达利安造船厂”调侃美国制造业,不再担心饿肚子,一心想要点亮科技树更多的枝条……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好了起来,都肇始于此。
1984年,中国经济基本回归正常,但38.5万家国有企业,没几个在国际上能打的。企业被戏称为“大锅饭”,大多数人得过且过,小心翼翼。
那一年,任正非工作的单位还是南油集团。因为看不惯人们的懒散,他向上级要求单独管理一个公司,结果被无情拒绝。王石创立了万科,张瑞敏出任青岛日用电器厂厂长,李东升鼓捣出了国产录音带,曹德旺才发现了汽车玻璃的生意……
出风头还轮不到他们,最拉风的人是石家庄的马胜利。他承包了国有的石家庄造纸厂,前无古人。
“马厂长承包记”今天看来很老套——改革前,人们不富裕尚温饱;市场化后连年亏损,危在旦夕;承包后排除万难,逆风翻盘。
但敢对国有资产动心思,当年可算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石家庄如今要做中国的摇滚之城,是有基因的。
经济体制改革风云激荡,到了文化体制改革那就是稳字当头。国有院团作为基本盘,更是稳上加稳。
1980~1990年代,三位文化部长先后发起了以“承包制”、“双轨制”、“评估制”为特点的三轮国有院团改革。这些改革搅动了国有院团这摊深水,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基础。
1983年第一届春晚,算是文化领域最大的改革和创新。惊人的84%收视率,表明高质量演出是多么稀缺。
84春晚首创观众现场点播,那年头没手机也没微信,就是工作人员接电话传纸条。结果群众呼声成就了李谷一中国第一歌手之名,一届春晚唱6首歌,估计永无后来者。
那届春晚是让央视台长、广电部部长冷汗直冒的晚会。流汗最多的时候,就是观众点唱《乡恋》的纸条堆了一盘子。当时,这首歌因为歌词第一次出现思念,唱法偏流行,差点被定性为黄色歌曲,但最终咬牙放行。
改革后的第一“天团”是东方歌舞团,因为长期承担涉外演出任务,表演更和世界接轨。
东方歌舞团的成名战是1986年北京工体那场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演出,看看参演歌手:唱《牧羊女》的郑绪岚,唱86版西游《天竺少女》的李玲玉、唱《亚洲雄风》的韦唯,还有第一对流行组合王洁实、谢莉斯,借用个新词后来都成了“顶流”。
这场演出被有些人称为“百名流氓演唱会”,筹办方想请央视来拍摄,央视领导的回复是:让世界充满爱,那阶级斗争还搞不搞了?
前二十年的改革让文艺市场活跃了,让国有院团、演艺明星和普通人的距离近了。模仿春晚形式的各种演出层出不穷,从城市到农村、矿区、牧场……
最活跃的还是民间,乱哄哄,但真热闹。由于高质量演出难觅,小年轻找盘磁带学几首港台流行歌,便能风光好几年,黄渤、那英都这么干过。民间院团忙得不亦乐乎,歌手、乐队成为了第一批灵活就业人员。“走穴”成了时代记忆。
伴随着国门与市场化大幕越开越大,国有剧团在十六大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风云激荡。2003年6月27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之路开启。
国有院团转制,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这里没多少人提“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按照部署,社会效益优先始终是首要原则,其次才是兼顾经济效益,国有院团是要占领文化传播主阵地的,为此国家将保留基本扶持。
它们承担了很多民间院团不愿意干的事,比如:在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也会保留一些地方特色院团,每年大量的政府公益性演出,扶贫、支边、慰问等等,还有,就是为民间传统文化保留火种,挽救那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制后的2021年,转制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院团一年完成的演出场次超过30万场,每个团年均150场,观众9.5万人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院团摆脱了等、靠,要,开始主动拥抱市场,其中政府采购部分已减至50%以下。
虽然市场化不是评价国有院团转制的唯一标准,但略显残酷的是,全都赶下海,结果一定是有人游得欢,有人装着划水,有人呛了水。1980年代国企改革经历的痛苦,人才、激励、分流都要来一遍,企业一时起落也在所难免。
尤其是在国有院团中占大头的基层院团,转制不顺的不少,起初很难竞争得过民间演出团体,很多一年都演不了几场,甚至连排练的钱都拿不出来。
盘锦艺术团属于灵活的,跨区域经营有声有色,一度承包了北京大大小小的晚会,甚至北京设立分团,开地方团逆袭的先河。但是,市场变化太快,随着北京商业演出市场开始走下风,盘锦团开始收缩,低谷时仅剩50多人。
从结果看,大城市、富裕地区,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地区,所属院团转制相对顺利,因为离市场、观众近,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得到专业技术、运营团队,当然,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新技术、新观念。
上海昆剧团就属于比较成功的,2021年完成演出场次268场,全年演出收入达到历史最高的1193万,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升了94%。
市场化后,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创新水到渠成。武汉京剧团转制后,由90后班底打造的沉浸式京剧舞台剧《一丈青》,故事是新的,服化道有改变,舞台更是前所未有,演员就在观众中间,仿佛人在戏中,市场营销也是朋友圈+短视频,结果一票难求。
四十年改革历程,不同时间会遇到不同的障碍,有体制机制的,观念的,市场的,管理的,纯技术环节的……等等。
国有院团的转制属于后发,后发有一大好处,那就是前人的经验教训足够多,样本足够丰富,当然如果运气爆发还碰上了新技术革命,那就不只是除旧,更是布新,两步并一步,做好了更加顺风顺水。
数字、交互技术和普及,当然算是这样的一个机遇,它给了传统艺术巨大的想象空间,给了国有院团后来居上的机会。
比如,2021年中国演出市场经济规模达到了335.85亿元,票房140亿,疫情前几年,大体如此,市场很平稳。这可是一万八千演艺单位长期奋斗的结果,然而,当疫情发生,网络直播的一年的经济规模就达到了1844亿,其中更有不少是文艺演出,这对专业院团就是新大陆。
再比如,过去国有剧团线下一年演个七八十场已经十分不容易,然而依托线上,一百七八十才刚起步。
2023年12月,央视宣布启动2024年春节晚会。一份网友心目中的春晚节目单迅速蹿红。小百花越剧团的《新龙门客栈》被隆重点名。
一部越剧舞台剧,豆瓣评分8.3,大麦评分9.8,导致从3月起的大半年时间里几百场演出常常一票难求,最火爆一次开票2分钟抢光,热度不亚于淘宝抢特价。黄牛把原价399的票硬生生炒到2999至6666元。
小百花线上直播做得比较早,靠它锁定了一批铁粉。新剧则是玩出了破圈效应,以至于现场观众中,非传统越剧观众更是占比高达70%。现在,全网戏迷都在喊主演之一“君君”开直播,《新龙门客栈》至少能再火几年。
它就是全国人民都在喊你上春晚的《黄粱梦》,演出的单位是河北省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
平调落子虽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知道的中国人恐怕凤毛麟角,剧团不仅是国企,由于早些年经营艰难,更是把自己活成了小微企业,仅剩下20余人。
然而当《黄粱梦》主演相爷的李红山老师出现在直播中,二三十万人一起追传统艺术的“星”,他的抖帽翅彻底火出了圈,没人再敢说平调落子土,只会感慨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是“山猪吃不了细糠”。
这是小剧团在线下想都不敢想的场面。之前还揭不开锅,如今票价最高能卖到550一张,一巡回就是上百场。
全国300多剧种,政府很难面面俱到。连国粹京剧,在市场化的冲击下,一度有名家发出“没有一个京剧团能挣到钱”的哀叹。
但话还没落地,麒麟剧社不但站着挣到钱了,还在大肆招兵买马,说明满足民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才是关键。
在抖音直播的院团演出覆盖多元演艺类型 图源:2023文艺院团直播数据报告
从直播就能直接看到这种需求。比如,在短视频平台上能看到的剧种已超过230种,没人补贴,观众就在那里。你把舞台搬到线上就是了,方便多了。不用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打广告,一年直播超过80万场,观众还愿意付费欣赏,有统计显示超过70%的直播可以获得收入。
短视频平台做的该平台直播打赏的统计,疫情三年,直播打赏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而且三年时间基本维持稳定。
蛋糕其实原本就很大,关键是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部分,短视频直播可以帮到忙。
第一,中国拥有全世界种类最丰富与舞台表演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有院团掌握了其中最精华、最稀缺、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文化产业是一项需要长期重投入的产业,比如戏曲的一身行头,动辄几十、上百万,日常的保养维护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没有相当的财力和底蕴根本做不了这个产业;
第三,积累。文化需要靠一代一代的传承,目前的传承依然是国有剧团做的最完整。
当年的承包制、厂长负责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农业、工业赶上了,这是时代的机会。
国有院团虽然没能都赶上这些机会,但却赶上了新技术浪潮。事实证明,没有被错付的时代。
转制后的国有院团,开始全面上线年,转企的地方国有院团线万人次;转事业单位的地方院团线万人次。
东方演艺集团很多做法超有“网感”。比如《只此青绿》大热,就制作了其中两曲“曼舞”“悠然”3D舞者形象藏品,发行数量各4000枚,价格29.9元。这些数字藏品除收藏价值以外,还关联了一定的福利券、演出票兑换等会员服务权益,一经推出立刻售罄。
中国网络用户规模为7.5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开展的各类型线万场,线亿人次,线亿元。
总结经验,敢想,敢试,是中国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把这个法门应用于转制的院团,正在各条战线收获惊喜。
政府重点扶持单位,成立中心原意不乏担心它在市场上难以存活。2022年9月15日,“长沙花鼓戏”入驻抖音之后的首场直播“潇湘风流,花鼓有戏”观看人次达到350.5万。这个数量,相当于去年160场线倍。
指责为抢夺领导权,不仅没当上厂长,连销售科长的职位也给免掉了)才能完成当年的创举,推动这个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
国有院团,本身就已经集各种先天优势于自身,如今又恰到好处地发现了最容易释放的第二舞台。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BATTLEACE(格斗大师)青少年挑战赛正式发布,开启全民竞技格斗机器人赛事新时代
12月19日,HOTDOG x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空港支行产品合作签约仪式及由九里亭街道数字文化联合党支部(上海瓣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4.2万场、票房收入315.4亿元、观演人数1.11亿人次,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21.0%、84.2%、188.5%。
趋势一,大型演出不再局限于头部,下沉明显,衢州、呼和浩特、南昌、连云港、遵义……
趋势二,线下、线上一起发力,不只是运营、推广相互呼应,剧团线上开辟第二剧场——直播渐成风气。
趋势三,国有演艺团体在数字化时代展现后发优势,在最能体现文化传承的项目上,越多越多的“国字号”做到了既叫好,也叫座。
中国GDP超过30万亿,相当于美国的67%;1984年那会儿,只有2599亿,相当于美国的6.4%,和今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比,只比西藏强。
中国经济基本回归正常,但38.5万家国有企业,没几个在国际上能打的。企业被戏称为“大锅饭”,大多数人得过且过,小心翼翼。
出风头还轮不到他们,最拉风的人是石家庄的马胜利。他承包了国有的石家庄造纸厂,前无古人。
经济体制改革风云激荡,到了文化体制改革那就是稳字当头。国有院团作为基本盘,更是稳上加稳。
微信,就是工作人员接电话传纸条。结果群众呼声成就了李谷一中国第一歌手之名,一届春晚唱6首歌,估计永无后来者。
央视台长、广电部部长冷汗直冒的晚会。流汗最多的时候,就是观众点唱《乡恋》的纸条堆了一盘子。当时,这首歌因为歌词第一次出现思念,唱法偏流行,差点被定性为黄色歌曲,但最终咬牙放行。
改革后的第一“天团”是东方歌舞团,因为长期承担涉外演出任务,表演更和世界接轨。
二十年的改革让文艺市场活跃了,让国有院团、演艺明星和普通人的距离近了。模仿春晚形式的各种演出层出不穷,从城市到农村、矿区、牧场……
最活跃的还是民间,乱哄哄,但真热闹。由于高质量演出难觅,小年轻找盘磁带学几首港台流行歌,便能风光好几年,黄渤、那英都这么干过。民间院团忙得不亦乐乎,歌手、乐队成为了第一批灵活就业人员。“走穴”成了时代记忆。
政府公益性演出,扶贫、支边、慰问等等,还有,就是为传统文化保留火种,挽救那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市场化不是评价国有院团转制的唯一标准,但略显残酷的是,全都赶下海,结果一定是有人游得欢,有人装着划水,有人呛了水。1980年代国企改革经历的痛苦,人才、激励、分流都要来一遍,企业一时起落也在所难免。
大大小小的晚会,甚至北京设立分团,开地方团逆袭的先河。但是,市场变化太快,随着北京商业演出市场开始走下风,盘锦团开始收缩,低谷时仅剩50多人。
从结果看,大城市、富裕地区,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地区,所属院团转制相对顺利,因为离市场、观众近,随时能够获得专业方面技术、运营团队,当然,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新技术、新观念。
台剧《一丈青》,故事是新的,服化道有改变,舞台更是前所未有,演员就在观众中间,仿佛人在戏中,市场营销也是朋友圈+短视频,结果一票难求。
数字、交互技术和普及,当然算是这样的一个机遇,它给了传统艺术巨大的想象空间,给了国有院团后来居上的机会。
中国演出市场经济规模达到了335.85亿元,票房140亿,疫情前几年,大体如此,市场很平稳。这可是一万八千演艺单位长期奋斗的结果,然而,当疫情发生,网络直播的一年的经济规模就达到了1844亿,其中更有不少是文艺演出,这对专业院团就是新大陆。
央视宣布启动2024年春节晚会。一份网友心目中的春晚节目单迅速蹿红。小百花越剧团的《新龙门客栈》被隆重点名。
台剧,豆瓣评分8.3,大麦评分9.8,导致从3月起的大半年时间里几百场演出常常一票难求,最火爆一次开票2分钟抢光,热度不亚于淘宝抢特价。黄牛把原价399的票硬生生炒到2999至6666元。
现场观众中,非传统越剧观众更是占比高达70%。现在,全网戏迷都在喊主演之一“君君”开直播,《新龙门客栈》至少能再火几年。
平调落子虽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知道的中国人恐怕凤毛麟角,剧团不仅是国企,由于早些年经营艰难,更是把自己活成了小微企业,仅剩下20余人。
全国300多剧种,政府很难面面俱到。连国粹京剧,在市场化的冲击下,一度有名家发出“没有一个京剧团能挣到钱”的哀叹。
平台上能看到的剧种已超过230种,没人补贴,观众就在那里。你把舞台搬到线上就是了,方便多了。不用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打广告,一年直播超过80万场,观众还愿意付费欣赏,有统计显示超过70%的直播能够得到收入。
平台做的该平台直播打赏的统计,疫情三年,直播打赏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而且三年时间基本维持稳定。
中国拥有全世界种类最丰富与舞台表演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有院团掌握了其中最精华、最稀缺、最重要的部分;
国有院团虽然没能都赶上这些机会,但却赶上了新技术浪潮。事实上,没有被错付的时代。
无论演出场次,还是触达观众,都数倍、数十倍于线下,这就是数字时代的基本律。
湖南省歌舞剧院歌剧团是在2022年6月开始线上直播的,每周三场。狠下一条心,就会发现什么问题都很好克服。他们针对线上直播的特点,组成了“芳华弦歌”民歌女团形式,突出地方特色,比如湖南民歌《辣椒歌》,一炮而红,网友们几乎每场必点。
直播一年多以来,芳华弦歌团播已超过100场,收获破亿点赞。演员再也不抱怨,没有舞
早年蛮声海内外的东方歌舞团,其实也一度受到了市场化和文化繁荣的双重夹击,在2009年转企改制成为现在的东方演艺集团。2023年7月由集团拍板让演员入驻抖音。
“网感”。比如《只此青绿》大热,就制作了其中两曲“曼舞”“悠然”3D舞者形象藏品,发行数量各4000枚,价格29.9元。这些数字收藏品除收藏价值以外,还关联了一定的福利券、演出票兑换等会员服务权益,一经推出立刻售罄。截至2022年,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开展的各类型线万场,线亿人次,线亿元。国有院团上线直播只是开始,更长的路,更多的期待还在后面。
结经验,敢想,敢试,是中国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把这个法门应用于转制的院团,正在各条战线收获惊喜。
当年,小岗村的村民搞联产承包要签生死状,第一批承包国有资产的厂长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前文中的“马承包”,在第一次公开自荐要当厂长后,被
领导权,不仅没当上厂长,连销售科长的职位也给免掉了)才能完成当年的创举,推动这一个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而趟过之前的沟沟坎坎,国有院团想要把转制进行到底也非易事,不过愿意站在摄像头前,或许会让事情轻松一点。
人民说了算,市场说了算。所以,文化体制改革讨论最激烈的时候,有评论曾说:没有市场之间的竞争,就不会有下一个梅兰芳。
今天,当更多的院团,更多的普通人都参与进来,通过直播,欣赏到各种堪称瑰宝的技艺,通过打赏,量力而行表达自己的喜爱。
或许我们会生出新的野望:凭什么一个时代只能有一个梅兰芳?我们或许能够期待更多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