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在南京幸福从“新”开始

时间: 2024-07-17 17:11:17 |   作者: leyucom乐鱼官网官方网站

  “搬回来一个多月了,再也用不着出门上厕所了,环境敞亮,太满意了!”7月5日中午,大阳沟57号居民楼内,67岁的谭运珍阿姨一边择菜,一边向记者讲述着居住环境的变化。这处几十年的老房子,在更新中上演了“变形记”,让老居民拥有了新家园。

  2021年底,南京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近3年来,在“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指导下,我市改善居住品质、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韧性,在探索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中,让幸福从“新”开始。

  站在秦淮区大阳沟路边,一座米黄色与咖色相间的三层住宅楼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大阳沟57号。

  走进三楼谭运珍的家,3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门左手是卫生间,客厅内摆着一张床对着电视机,厨房是一体化灶台,木楼梯则通向阁楼储物间。“就这么大,住了几十年了,今天终于焕新了。”谭阿姨笑着让记者坐。

  过去的家,面积虽然没变,生活却诸多不便。家里没有卫生间,得去路边的公厕,烧饭要在楼道旁,油烟大还不安全。衣服晾在楼下,遇雨来不及收的情况时有发生。“狼狈,做梦都想有个带厨房和卫生间的房子。”谭阿姨说。

  2022年,2幢近乎连体楼启动危房消险,按照“三原”原则(原址、原面积、原高度),2幢变1幢,设计十余种户型,满足多种面积家庭的需要。

  一年时间,房屋封顶,去年底正式交房。“我1月开始装修,5月就住进来了,感觉特别舒适。”谭阿姨在客厅桌前择菜,直言方寸之间厨卫分明,烧饭、晾晒、洗浴等,特别方便,“对比过去,知足了”。

  大阳沟老旧住宅片区是我市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实施单位南京明商白房报修公司大阳沟项目组长颜黎明向记者介绍,除大阳沟57号原址翻建外,还开展了道路环境整改治理、老旧小区整治。目前二、三、四号地块进入签约阶段,棚户区改造,道路打通,消防更新,全方面提升该片区居民居住安全度和幸福感。

  在城市更新中,我市坚持“留改拆”推动居住品质升级。“十四五”以来,完成南湖新村、万寿等35个老旧片区的多元更新,推进376个老旧小区、4010幢房子改造,加装电梯840部。今年实施的6个居住类更新项目包括石榴新村、寺桥片区等,其中石榴新村A地块6幢建筑正在进行外墙和内部安装,计划年底竣工,力争明年让居民回迁。石榴新村,终于将完成“新村”的蝶变。

  傍晚时分暑热渐散,河西爱情湾生态公园里迎来了纳凉的人们。吃过晚饭的升龙天汇居民刘方和爱人张阿姨走出家门,跨过小桥,就进入了公园。

  他们在“题遇仙桥”的石碑前,与邻居讨论回文诗的妙趣;在绿道边欣赏着满眼的野花;在环形栈道桥上,看野鸭在水中游弋;湖心岛上,白鹭在悠闲踱步。“以前这里就是河边的一块杂草地,现在好了,出了门迈过桥就是公园,最让人开心的是每天都能看到各种野鸟,特别好。”张阿姨笑着说。

  爱情湾生态公园位于螺塘路与永初路夹角地带,紧邻地铁口。针对这块边角地,建邺城建集团实施了空间改造。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公园以“小湿地、大生态”为建设目标,充分的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将公园地块内的生态与周边河道ECO衔接。开辟生态岛、两栖动物通道,为各类野生动物创造觅食、繁衍的生态空间。

  “今年5月20日开园,园区也设置了一些爱情主题元素,成为南京首个生态型绿色人文口袋湿地公园。”该负责的人介绍,公园建成后,通过持续监测,发现生态的改善吸引了池鹭、黑水鸡、野鸭等十余种禽鸟。市民们在这里拍照、休闲,也爱护环境,“爱情湾”更是“爱禽湾”。

  近几年,南京建成80余个口袋公园,散落在城市街角抑或是居民区旁,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园林生活。围绕边角地、插花地和低效空间,城市更新推出一个个充满绿色、人文、时尚与活力的项目,让城市的灰色地带“一键美颜”甚至成为热门打卡点。

  文广路周边是河西科学技术创新地带,街边绿地和地铁高架下方变身西城·夜未央后,成了24小时不夜街区;老城南棉纺厂旧址“蝶变”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悦动新门西,一面“南京墙”更是火出圈,不少外国博主也来打卡拍摄,把南京传播至海外。

  城市更新,推动了环境品质的提升,也为每一个在南京CityWalk的人带来惊喜。

  阳光暴晒下的新模范马路边,燃气实施工程人员正在慢车道内破路,开展老旧燃气管线更换工作。

  记者看到,每凿开一段,工人便手持探地雷达进行探测,避免影响地下其他管线,同时使用喷水枪及时降尘降温。

  “经过20年左右的使用,原来的球墨铸铁管已然浮现腐蚀等情况,影响城市安全运作,这次将全部更换为500毫米直径的钢管。”现场南京城建集团所属港华公司工程部经理郑勇介绍,新模范马路(中央路—丁家桥)全长750米,加强级防腐钢管常规使用的寿命可达30—50年。施工中,将做好扬尘、噪声管控和交通疏导,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和出行影响。今年公司计划改造市政老化燃气管道30公里。

  来自市建委的统计显示,南京在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管线普查“全覆盖”,全面完成505公里危旧燃气管道改造,实现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消险“清零”。2022年以来,持续推进老旧燃管改造,推动“地上”与“地下”一体更新,改善环境品质,提高城市安全韧性。目前已改造老旧燃气管网3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150公里,今年6月,我市又印发《南京市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开展3年行动和“安心用气工程”建设,全链条整治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

  试点2年多来,南京出台《南京市城市更新办法》,颁布地下管线项地方性法规,创新新城反哺老城、土地出让收入返还等资金支持政策,被住建部作为拓宽城市更新资产金额来源典型做法推广。9项经验做法、1个典型案例入选国省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小西湖项目获得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大奖。

  市建委建设二处副处长顾志明表示,就在上月,在财政部、住建部开展的竞争性评审中,南京的更新经验做法汇报,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央财政首批支持城市。南京将以此为契机,聚焦老旧片区更新、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争取建设更多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市民需要的更新成果,努力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南京经验。

  城市更新工作从以往大拆大建为主的粗放模式,逐步转向“留改拆”并举的渐进式更新和微改造。空间再造与环境品质提升,是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感性、最有现实意义的认知方式。城市更新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路径、新的探索。

  “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就是要紧紧围绕人的情绪感受与城市气质去思考。南京是六朝古都、世界文学之都,近年来的城市更新在细节化、细分度、细腻性上做出了新意。无论是以小西湖为代表的历史居住类地段的复合共生,还是南湖记忆为代表的街区再生,都兼顾了民生账、文化账、经济账。

  南京将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开展新一轮城市更新,这也为改善基础设施注入新的活水。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而回应高水平发展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