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山西省人民政府

时间: 2024-08-10 14:01:20 |   作者: 新闻中心

  山水田园细梳妆,美丽乡村入画来。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艺术而改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成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文化赋能让一座座村庄焕发新的生机,青山绿水绽放熠熠光华。我省已经有很多村庄走在前列,通过发掘乡土文化价值,打造乡村写生基地,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

  抬眼望,群峰矗立、苍郁葱茏。画板前,笔走墨飞,壮阔美景跃然纸上。6月9日上午,阳城县横河镇的一处山脚下,来自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10多位同学正认真绘画创作。“这地方真美,看不够、画不够,而且条件特别好,能让人安心创作学习,来了都不想走。”其中的张明杰同学说。

  此时的横河镇横河村“水墨宁园艺术创作写生基地”里,正忙着接待咨询的基地负责人宁向鹏一脸欣喜,“预约的订单已经排到8、9月份了。写生经济,真是把咱这小山村带火了。”

  析城山、小尖山、云蒙山、鳌背山四山环峙,盘亭河、溪源河两水纵流。地处阳城县西南、晋豫两省交界处的横河镇山水资源富集、自然风光旖旎,但之前却也是片“穷山僻壤”。近些年,该镇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充分激活生态资源优势,全力发展“写生经济”,以建设运营艺术创作写生基地为引领,让“艺术横河”大放异彩,蹚出“笔墨生金”的致富路。

  充满艺术气息的装饰布置,功能完善的工作室、展览室,整洁干净的房间、餐厅,还有设施齐全的休闲娱乐空间。走进横河村“水墨宁园艺术创作写生基地”参观,让人倍感舒心惬意。“我们现在有横河村、中寺村两个基地,总经营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同时满足300多人的创作生活,与20多家美术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年均接待量达2万余人次,这给村民带来许多就业创业机遇。”宁向鹏和记者说,仅基地餐饮、保洁等服务项目,就吸纳20多名村民就业,为每人每年带来1万多元的收益。

  总用地5000平方米,建设有标准间、学生公寓、超市、教室、多功能画室、茶室、综合性运动场、专业厨房、艺术创作长廊等丰富的场所设施。位于劝头村的“如画横河艺术写生基地”规模同样不小,同样是“订单排满”。

  “每年的6月到10月是接待高峰,去年,我们的接待量超过3万人次,看预约的情况,今年可能更多。”负责人关中旺介绍,他们目前已成为40多家美术院校和社团机构的采风创作基地,不仅自身经营慢慢的变好,对村集体和群众的带动作用也慢慢变得强。劝头村村干部和记者说,通过基地带动,300余户提供劳务的本村和周边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同时还有力拉动了特色农产品销售、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基地为全村增加综合收入近50万元。

  “深挖资源特色,叫响‘艺术横河’闪亮品牌。”谈及未来,横河镇镇长申栋梁信心满满,“在努力提升现有基地服务质量和创作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将全面拓展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持续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更好增收,真正让‘写生经济’成为乡村振兴‘强引擎’,实现‘笔墨生金富山乡’。”

  太行雄伟、云蒸霞蔚;漳河潺潺、秀丽蜿蜒。6月7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丛林洒向大地时,藏在大山深处的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开始慢慢苏醒了……

  开农家乐的大姐开始为客人准备早餐;公益岗位的卫生员正在打扫街道;小巷里、河畔边、山脚下,远道而来的学生们,也已经支起画架、铺平画纸,开始认真作画。

  “这里的古村风貌保存得非常好,老树、干柴、石头都很有特点,很适合绘画写生。”来写生的带队教师说,“更多是看重这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写生服务。”

  站在泽城村写生驿站的楼顶平台环视四周,景观尽收眼底:大街小巷的院墙都被统一涂上了稻草漆,老旧木门字迹依稀,屋顶石片鳞状搭接,土布门帘百衲巧拼,石头小街、咖啡店、画材店、文创店、VR体验馆,既有乡村美感,又散发着时尚气息。

  历史悠久的泽城村位于太行山中部、清漳河东畔,是一个典型的“边”“远”“穷”农业村,但因为独特的小气候,这一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空气质量好,一直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小江南”。

  2021年,左权县提出要化“山水”为产业,在泽城村挂牌成立“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围绕泽城、老井、桐峪三个写生片区,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立足当地山水特色,引进专业公司标准化运营,精细改造写生村落、打造写生路线,开展艺术创作、学术研讨和写生交流等活动,辐射周边60多个村一体发展、一体治理,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写生的学生和游客。目前,基地与全国近百所高等院校、134所艺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山水—写生—消费—产业全链条发展。

  依托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泽城这个地处偏远的古老村落,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研学村、生态旅游村,更是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今年,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入选文旅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是山西唯一入选的优秀案例。据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运营经理曲晓剑介绍:“基地去年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今年预计接待游客能达到24万人(次)。”

  充满活力的新兴起的产业为乡村带来兴旺的人气,丰富的业态应运而生。在手机App上点咖啡、智能机器人做咖啡、“空中的士”空中投递……都是游客和学生们在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能够轻松的享受到的最新潮的体验。

  在泽城村400余年的老槐树旁,环境古朴的“老树咖啡”是一个网红打卡点。“旺季时,一天能卖出上百杯咖啡,营业额将近2000元。”泽城村村民赵伟红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过着在家门口“挣工资”的新生活。

  学生和游客的到来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活力,也直接带动了民宿、农家乐、餐饮、百货商店等行业的发展。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表示:“在写生产业的带动下,2023年,泽城村有400余人直接或间接去参加了,户均增收2万余元,村集体实现增收28.4万元。写生基地带动了大量的年轻人返乡创业,非流动人口翻番,村集体收入达到151万元。同时还辐射周边西安村、东安村等6个村300余农户增收。”

  从原来的贫困村,到小康村到美丽乡村,再到现在的全省“千万工程”示范村,莽莽太行山中,泽城村用艺术写生赋能乡村振兴,彰显出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

  “所有的院落都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风格独特,换一个角度就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这里是一个难得的创作天堂。”6月5日,在碛口镇李家山村的一个客栈院落里,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画家李秉军一边端详着自己刚刚创作完的一幅油画一边对李家山的景色发出了赞叹。

  十几年来,李秉军已经来过这里数次,每一次来都有不一样的灵感。“我喜欢画黄河,年年都会沿着黄河岸边采风创作,李家山不仅拥有黄河,更有独特的黄河文化,这里的建筑、码头和古老的街巷处处是景,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更是能激发出独特的艺术才思。”这次已经在李家山待了一个多星期的李秉军除了完成一幅油画的创作,还乘兴为住宿的客栈雕刻了一副楹联。李秉中的刻刀在木板上细细地雕琢,站在一旁的朋友李建平帮忙在远处把握着角度和细节,两位老友一刀一刀地仔细切磋研究,对李家山的热爱完全倾注在艺术的表达中。

  受李秉军的感染,从2010年开始,李建平也成了李家山的常客。“我虽不是画家,但是钟爱艺术,也喜爱黄河。十多年里,我多次跟随李秉军来到这里,既见证了他在创作思路上的逐步成熟,也理解了李家山的文化价值。”李建平说着,便复述起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对李家山的一段评价,“这里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正是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李家山成为了艺术创作者的理想乐园。每年都有大批画家、摄影爱好者以及许多来自国内艺术院校的专业学者和学生来此写生创作。“得益于村里丰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许多画家和艺术家都成了村里的常客,如今一些经常来写生的艺术家已经和村里的农户合作,他们住宿的客栈和租住的窑洞都成了艺术创作基地。”李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薛大鹏介绍,村里的农户好多都利用自家闲置的窑洞打造民宿客栈,每年四五月和七八月份的写生高峰期,家家户户都住满了前来创作和采风的艺术家和游客,深居大山的李家山借助艺术创作的东风走上了一条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艺术家们来村里创作,咱们提供吃、住、行等服务,不仅赚到了钱,更接受了文化和艺术的熏陶。现在村里的许多老百姓和艺术家们都成了朋友,他们在创作之余也会和我们拉家常,帮我们给客栈和店铺取名字、题写匾额和楹联,这更是一笔难以估量的宝贵财富。”看着李秉军已经雕刻成型的楹联,客栈老板李彦军一脸骄傲。

  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黄河文化、晋商文化、黄土高原文化在李家山汇聚,独特的建筑遗存和层层叠叠的黄土构造让李家山独具艺术气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李家山就会呈现不同的美感,这是一幅永远也画不完的风景。”李秉军感慨道。

  已是仲夏时节,但行走在塞北古城右玉县右卫镇,沁人心脾的阵阵凉风吹得人心旷神怡。

  6月6日傍晚时分,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的青年画家黄远鹏从右卫艺术粮仓出发,带上画布、提着画箱来到右玉三十二长城脚下。“这里的风景很适合油画创作!自然风光壮美,可入画的东西很多,苍穹下的古堡,蜿蜒的长城,古朴的民居,原始淳朴的生态环境,这在国内外都是十分罕见的。而且今天光线很好,景色很鲜活,画画的时候偶尔还有羊群从身边经过,很是舒心和惬意。”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近年来,每年来右玉采风、写生的高校师生以及自由画家多达数千人。

  为了给创作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右玉首家写生基地——右卫艺术粮仓应运而生。

  “之前老师们带学生来右玉写生,很多都是住在老乡家里,大家挤在一个土炕上,条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艰苦,驻留的时间也相对较短。”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进修的基地负责人郭梦阳说。目前,右卫艺术粮仓有大小房间近200间,可同时供500多人住宿,并提供一日三餐。

  “右玉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经过70多年的绿化造林,如今植被茂密。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传承在画家眼里是最好的创作资源。每年从五一开始,我们这里就陆续有画家、绘画爱好者以及美术专业的学生前来写生,七八月份是旺季,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接待了2000多人次。”郭梦阳说。

  夏天有着柯罗式的乡村景色,冬天有勃鲁盖尔般的乡野气息,秋天还可以找寻列维坦式的清澈森林,无处不在的美景让右玉在国内美术界的名气慢慢的变大,慕名前来的画家、摄影家以及徒步旅行的爱好者慢慢的变多。“这些年,每年一到暑假,我们镇上总有来画画的学生,他们很多人就住在我开的民宿里,每间每天连吃带住120元,我这几间房,人多的时候,一个月也能挣好几千块钱呢!”右卫镇村民李富做梦都没想到,随着右玉在国内美术界的“出圈”,他还能收上房租,挣上外快。

  前来右玉写生的众多画家和师生也给在右卫镇上开超市的张振华夫妇带来了额外收入。“自从小郭在我们镇上开办了‘艺术粮仓’,我的生意一到暑假就比往常好得多。这生意好的原因,还不是因为前来买东西的老师和学生多!最多时候,一天营业额有三千多元呢!”振华超市负责人张振华说。

  近年来,为逐步扩大右玉知名度,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右玉县连续举办了多届风光摄影展、写生季以及国际水彩艺术周。其中“右玉写生季”活动自2014年至今已举办10届,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画家参加,已成为国内知名写生季。

  “我们将立足艺术小镇定位,深挖特色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源,不断的提高文化艺术内涵。通过丰富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和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发展,努力将右卫古城打造成为艺术气息浓厚、历史背景和文化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艺术小镇,推动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写生基地,全面叫响文化旅游品牌。相信,艺术小镇的明天会更好。”展望右卫古城发展,右玉县县长石生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