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她把“老传统”变成“新国潮”

时间: 2024-10-06 12:12:08 |   作者: 檀珺-国潮新中式

  河青新闻网讯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但凡谁要是说自己会剪纸,那必须是有些“绝活儿”在身上的。

  这不,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95后”设计师肖黎明,她就能自己绘制图样、熬制浆糊、染宣纸,并对剪纸技法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她希望能够通过分享自学剪纸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剪纸并非难事,只要动手尝试,人人都可以学会剪纸,成为“非遗推广人”。

  齐天大圣翘起一条腿悠哉地躺在高耸入云的蟠桃树上,颇有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的气度;四大神兽之一的朱雀身披祥云振翅高飞,赤金相间的尾羽在空中散开,使人联想到其代表着热情与光明的寓意;三个乐俑骑在高高的骆驼上,他们身着黄、绿、白、褐的衣衫,或坐或立,让古丝绸之路上的骆驼乐队和驼上舞台仿佛呈现在眼前

  凑近去看,这却不是一幅幅画,而是剪纸作品。大圣所着的虎皮裙的纹样,瑞兽周身围绕的祥云等,都是剪纸爱好者肖黎明用剪刀和刻刀做出来的。她以剪代笔,用套色剪纸的方式复刻出《西游记》、唐三彩等,通过将不一样的颜色的剪纸部件层叠在一起,打造出一种有别于传统单张剪纸的立体感,使这些来源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形象和场景真正“跃然纸上”。

  肖黎明是一名“95后”,来自河北沧州。她从小就醉心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剪纸艺术,因此尝试用剪纸的形式展现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传统图案纹样。

  她的剪纸作品在保留传统剪纸纹样和技法的同时,简化了剪纸的工艺流程,并加入了更加现代的画面设计和颜色搭配,希望能在非遗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走向剪纸艺术创新之路,创造出更吸引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形式,以吸引更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了解古老的剪纸文化,逐步推动民间剪纸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肖黎明对剪纸的兴趣,来源于她儿时在家庭中受到的熏陶。“我小时候经常看外公剪窗花,他能用纸剪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图案,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创作出剪纸作品。”肖黎明说。

  虽然童年时便接触过剪纸,但肖黎明真正开始尝试创作,始于一次“意外”。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肖黎明成为了一名设计师。但日复一日地做同质化的设计,让肖黎明感觉自己的创造力正在被工作“消耗”,也让她对于能否通过工作实现自身的艺术追求感到怀疑。2023年,她决定在职考研,希望去美院进修,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由于只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肖黎明最终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但她没有气馁,决定实现儿时的梦想,通过剪纸来重拾创造力。她查阅资料了解了剪纸的流派、历史、纹样,自学剪纸技法,还学会了用淀粉和水熬制用来粘贴剪纸的浆糊。

  由于肖黎明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很多从未了解过剪纸的人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肖黎明的作品后,都被她别出一格的剪纸风格所吸引,纷纷问她剪纸要哪一些工具、宣纸如何染色、花纹如何粘贴等,也想动手做起来。这让肖黎明感到很惊喜,也让她决定要不断创作,助力非遗创造性转化,帮助更多人了解到剪纸艺术的魅力。

  很多人认为剪纸作为一门非遗技艺,对技法和美术功底的要求很高,因此在生活中很少尝试剪纸。同时,由于传统剪纸的配色和图形设计比较固定,导致很多年轻人对剪纸有“土”“俗”等刻板印象,对剪纸的认知也只停留在过年贴的窗花上。因此,虽然大众对剪纸耳熟能详,但剪纸却并没能真正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肖黎明介绍,剪纸并不是只有窗花那种单色剪纸,而是分为很多流派,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她的作品便使用了套色剪纸技法,不仅画面效果更符合现代审美,相较于传统的单色剪纸难度也低一些,就算是剪纸“零基础”的人,也能轻松做出像模像样的作品。

  传统的单色剪纸大多为阳刻或阴刻剪纸,就是只保留图案部分,其余部分全部剪去。创作者要在一张纸上一气呵成地剪出完整图案,同时用大面积的镂空表现出各图案的轮廓和层叠关系,对于初学的人和单纯的爱好者来说比较难以入门。

  肖黎明所使用的套色剪纸技法则是先用单色宣纸剪出“主纹图案”作为底稿,随后将其上的图案的轮廓形状分别用染好色的色宣剪出,再按照图案间的层叠关系,一层层粘贴到剪纸主稿上。由于只需要重复剪套色再剪的工艺流程,套色剪纸的容错率很高。就算剪错了,也只需换一张纸重剪,不可能影响到作品的整体美观。

  肖黎明说,这种剪纸技法对于美术功底没什么要求,也不需要创作者手多巧,只要耐心去剪即可。剪纸所用的工具也很简单,肖黎明拿出她的工具给记者展示:一把剪刀、一根刻刀、一包宣纸、几管用来染色的国画颜料,仅此而已。

  肖黎明的剪纸作品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用大色块概括图形,这样的方式更符合现代“扁平风”审美,层叠的画面效果也让剪纸作品更具有立体感。

  目前,肖黎明每完成一幅作品都会将其分享到社交平台,并附上自己的创作过程。她希望帮大家从简单的剪纸技法入手,让更多人意识到,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肯动手去做,人人都可以学会剪纸,成为“非遗推广人”;只要在守正中勇于创新,老传统也可以变成“新国潮”。

  今年8月,肖黎明重回职场,但她打算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剪纸创作。她和记者说,接下来她的目标是用剪纸还原一些经典的中国画和流落海外的文物,还想创作一幅一米宽的大型剪纸挑战自己。

  今后,肖黎明想继续将精力放在实现非遗创新和助力非遗传承的目标上。肖黎明提到,她曾受邀参与一堂公益课教授剪纸技法,课程的参与者年龄小到七八岁,大到五十岁以上,所有人都在她的带领下成功用简单的方法做出了漂亮的剪纸作品。最让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课上的小朋友们,他们不仅对于图形设计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还在课后对剪纸展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非遗文化本就是在生活中得到传承,肖黎明希望今后能够继续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教程,帮助更多人意识到,剪纸能成为一种日常爱好,能成为工作学习之余的调剂,传承民俗文化的这颗种子,也能够最终靠大众的参与,在一代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